直軸,是對轉子的長久性彎曲變形的矯直。轉子的彎曲是由應力所引起的,當其應力大于轉子材料的彈性極限時就產生了水久的彎曲變形。因此,直軸實質上是通過一些方法,人為地在轉子彎曲部位制造一個應力來減弱或抵消其原有應力的作用。
直軸方法很多,常用的直軸方法有以下幾種。
1. 局部加熱直軸法:將轉子凸起的部位向上放置,在彎曲*大的地方進行局部的軸向加熱。加熱范圍:軸向長為0. 10 _0. 15D,圓周向寬為0. 3D(D為加熱處軸的直徑)。為了控制加熱面積,一般都用隔熱材料將軸包扎好,只在局部需加熱的地方按需加熱部位的尺寸開一孔。加熱溫度不得超過500 -550C. 控制在材料的回火溫度內,否則會使軸過熱,金屬組織發生變化。該方法直軸的原理,是人為地使轉子凸出部位受熱,使其局部受到一個壓應力的作用,使轉子反方向彎曲,來抵消原來的彎曲。
2.機械直軸法:即用捻棒冷打材料。將轉子彎曲*大部位的凹處向上放置,凸出處支承住。捻棒緊貼轉子彎曲的凹入部位,用1 -2kg重的錘子敲打捻棒。捻打應從彎曲*大處的中央開始沿圓周兩側均勻移動,每個斷面的捻打長度為三分之一圓周長。它的原理是通過對凹入部位的捻打,讓這部分材料受拉伸應力的作用使纖維拉長,達到矯直的目的。
3.局部加熱機械直軸法:其直軸原理、加熱部位和方法與局部加熱直軸法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加熱后還人為地在轉子凸出部位施加一個外力, 使應力能提前超過材料的彈性極限,達到轉子矯直的目的。